在vivo X50 Pro发售之前,手机影像凭借扎实的硬件逐渐取代了相机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毕竟机不离手。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便捷、即拍即用,这两项属性要比上传到社交网络后的照片那微乎其微的成像差距更为重要。毕竟,没有人会将你上传到网上的照片放大数倍去看细节。
但手机拍照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如今是一个短视频横行的时代,人们大多会借助手机去拍摄。但即便是同一部手机拍出来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抛开个人拍摄水平的差距,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手持云台的前期辅助和相对专业的后期剪辑。没有手持云台辅助下拍摄的视频,很难呈现出稳定可靠的画面,这一点,也是之前手机摄影难以解决的问题。那搭载微云台的vivo X50 Pro,能否解决这个行业痛点?
说vivo X50 Pro上的微云台之前,先了解一下传统的手持云台。
手持云台的结构是由无人机上的自动稳定协调系统演变而来,其结构组成通常包括若干可以旋转的轴以及连杆臂,每个摇臂的关节上分别带有电机。当云台发生抖动时,通过机体内部的陀螺仪进行感应,随后利用程序控制相应的电机进行反方向的动力,对抖动进行运动补偿,从而使云台上的载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传统手持云台结构(图源网络)
手持云台由于没有外部空间限制,相对实现起来比较容易。而微云台就不太一样了,如今手机内部留给元器件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在镜头模组上做加法,意味着相当高的集成度器件。加之vivo X50 Pro本身厚度也只有8.03mm,在里面塞入小型化的传统云台结构,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情。
不同于APEX 2020上微云台,vivo X50 Pro的微云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堆叠方案,通过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在确保功能性的同时,将云台的结构进一步做小,整体面积来到了3.63平方厘米,厚度也不过只有4.5毫米。当然,这也给内部的电子走线、元器件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知道,大量垂直水平放置的元器件需要异形排布,内部电路需要重新设计,框架体积也需要进一步压缩。最终选择内缩式结构,才有了现在稳定且平衡的内部电磁框架。
算法摄影时代下的物理结构防抖,到底能不能起到实质性提升?
由于vivo X50 Pro 的微云台将镜头与CMOS集成为一体,而一般的光学防抖手机的防抖结构通常集成在镜头上,其镜头与传感器又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从画质来讲来讲,vivo X50 Pro 相比普通的光学防抖手机,在取景时会避免出现画面边缘的损失与模糊;而在防抖方面,得益于整体模组抖动的特性,微云台相比光学防抖有着更大的防抖角度,达到3.2倍。
这种提升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尤为明显。像手部小幅度的抖动、走路时的抖动,大部分都会被微云台的防抖效能抵消。除此以外,画面抖动所产生的撕裂感和果冻效应也改善了许多,即便进行大幅晃动故意难为一下这个微云台,实际表现也还是令人满意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取景画面要比实际场景略有延迟,因为防抖模组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但不影响使用就是了。
除此以外,在拍摄夜景时,微云台也可以带来更长的手持曝光安全时间。举个例子,如今的手机夜景实现是通过一定的光学防抖效能,配合后期多帧合成的算法优化,进而获得不错的夜景照片。但如果曝光时间过长,在手持状态下略有晃动,后期算法为了消除错帧,实际成像轻则涂抹感严重,重则画面过于模糊成废片。而由于防抖角度的提升,微云台会给手持拍摄夜景时的抖动更广的容错区间,不借助设备辅助的状态下拍摄的夜景成片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而且,这枚主摄的素质也说得过去,4800万的像素,传感器型号为IMX598,从夜间的实际成像来看,确实带来了更多的暗部细节和更为清晰的画面。
白天样张
夜景样张
此外,vivo还用另外三颗镜头来组成后置四摄的组合,参数放在下面:
1300万像素专业人像镜头(光圈F/2.46,50mm 等效焦段)
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光圈F3.4,5X 光学变焦,60倍超级变焦)
800万像素广角微距镜头(光圈F/2.2,120°超广角,2.5cm 超级微距)
由于这三枚镜头在如今的机型上比较常见,就不展开说明了,实际样张也放在了下面,成像素质还是比较可靠的。
2X人像样张
超广角样张
加上4800万的微云台主摄,这四枚镜头基本覆盖了用户的日常拍摄场景,尤其这枚潜望式长焦镜头,在5X放大后,整个取景画面更加紧凑,很有意思。
在今年早些时候,vivo将品牌副标识从“Camera & Music”转变为“Camera & Design”,影像和设计也成为其今后几年选定的发展道路。而vivo X50 Pro,大概就是这条新道路的起点。
先来看正面,vivo X50 Pro 搭载了一块6.56英寸的三星曲面屏,刷新率为90Hz,并且采用了今年在旗舰机上比较流行的全面屏形式。左上角的开孔孔径控制的也还不错,属于比较好的那一类;有意思的是这次的机身设计,一共有三个配色,分别是 AG 磨砂工艺的液氧和引力、镜面的黑镜,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手里这部引力配色的vivo X50 Pro,在使用了两个多月后依旧赏心悦目。整体配色偏向深灰,但带有一点蓝色的色彩倾向。在不受环境影响的时候非常沉稳,一旦经过光线折射,整个背部就开始活跃起来了。这部手机背部 AG 磨砂处理的比较克制,观感上比较细腻,手感介于亮面与磨砂之间,当然,对于指纹也会有不错的抑制效果。
镜头模组是这次设计的最大亮点,与目前其他品牌手机不同,vivo X50 Pro巧妙运用了两阶模组进行过渡,从而营造了一种视觉差,使得整个模组的视觉效果显得更为轻巧,而且镜头也于模组持平。
再看细节,镜头模组的上边这一层承载了除潜望镜头以外的三枚摄像头,不得不说这次的微云台主摄体积是真的大,自己就占据了近半的空间,vivo到底怎么把这么大的模组塞进这个8mm出头的机身内的。。这枚主摄周围用了一圈环装物做了装饰,看起来就显得很专业。其余两枚镜头置于主摄的下方,并进行了横向排列;下面这一阶用了磨砂质感的银色金属做了装饰,与整个背部产生了一种材质上的差异,显得很有意思。潜望式镜头也在此处,右边还对镜头参数进行了标注,同时标记了“Pro”的字样。
其余方面,边框的颜色和背部基本保持一致,上方做了单独的处理,“PROFESSIONAL PHOTOGRAPHY”一组渐变色英文巧妙隐藏在机器上方的“Choker”上。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dq.tttmy.cn/news/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