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石横镇:红红火火过大年 热热闹闹赶大集 红红火火
南来的北往的您往我这儿看,咱家的肉吃过的都说好……”早上8点多,刚走进山东泰安肥城市石横大集,就听见做牛羊肉生意的江茂亮挽起衣袖,来了一段自编的“招客词”,用这招儿招揽生意的效果立竿见影,逛大集的人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摊位围起来。
“新鲜、实惠、热闹”是石横大集的代名词,“我吃过最新鲜的牛肉和烧饼都来自这个大集,大集上蛋烘糕只要十块钱一斤,用鸡蛋和面粉现做现烤,比任何甜品店都实在。”来赶集的石横镇保安村村民赵景华谈起大集上的美食赞不绝口。
大集上的商贩采用的是最原始朴素的销售方式——吆喝。“胡萝卜,新鲜的胡萝卜,便宜卖了……”卖胡萝卜的李辉夫妇分工明确,李辉负责吆喝和称重,李辉的媳妇负责收钱,虽然现在流行电子支付,但她还是提前准备好一腰包的零钱,方便老年人用现金支付。
石横大集成立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每月农历逢“4”逢“9”为集日。“逛大集的群众不仅有周边城镇的,也有从山东济南平阴县、山东聊城东阿县过来的,很多城里人就愿意来农村大集感受这种烟火气和人情味,特别是临近春节,整个市场就是人挤人,那场面别提多壮观了。”石横社区主任张远征说。
仔细观察,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石横大集。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心满意足,满载而归。
“我家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开车过来得一个小时,只要有时间就会来石横大集上听听吆喝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总有种熟悉又温暖的感觉。”家住聊城市东阿县的王杰特地带着父母和孩子来赶集,石横大集独有的温度给了他们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作为乡村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赶集不仅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年轻群体的视野。
“在短视频平台上刷着刷着就能看到不少赶大集的相关内容,正好放寒假,就和朋友们一起组团来赶集了。”大学生王东一边饶有兴味地逛大集,一边用手机记录着他眼中石横大集的美好画面。
转眼到了下午,忙活了大半天的摊主江茂亮终于有空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了,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后,他拿起“小本本”算了算今天的收入,心满意足地收起摊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dq.tttmy.cn/news/1291.html